医学前沿
首页 >> 医学前沿 >> 正文

构建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

2018年04月05日 14:56 陆源,叶治国,厉旭云,富丽琴,王梦令,夏强 点击:[]

据,参考相对应的论文,各校基础医学综合性实验课程基本可归类为4门课程(各校的课程名称有差异):
  (1) “形态学实验”为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实验的综合课程。
  (2) “机能学实验”为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实验的综合课程。
  (3) “感染与免疫学实验”为病原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和人体免疫学实验的综合课程。
  (4) “分子医学实验”为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实验的综合课程。
  11所院校临床医学五年制基础医学实验课程开设情况见表1。表1中,实验课程整合情况中的“完全整合”是指实验课程基本与理论课脱钩,独立运行、自成体系;“部分整合”是指实验课形式上独立成一门课程,但课程时间安排上基本按先理论后实验、与理论课并行。   

 

  表1中,81. 1%的学校开设机能学实验、45. 5%学校开设分子医学实验,只有18. 2%的学校开设形态学实验和病原与免疫学实验。开设全部4门课程的只有1所学校。有1所学校开设了为期2周的创新性实验课程,1所学校开设了医学基础实验技术选修课程。上述论文资料表明,有6所院校开设了课程内的设计性或创新性实验。11所院校没有类似美国院校的“科研专题训练项目”。上述11所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是大陆地区155所设立临床医学专业院校改革的缩影,其特征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缺乏整体性规划,机能学实验整合起步早、开设的院校多,其他学科实验整合相对迟缓,缺乏专题科研训练环节;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尤其是缺乏教学目标与质量的评估;课程运行管理体系不清晰;实验室建设优于课程建设。
  3 创建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新体系
  3. 1 创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应以2012年教育部的“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川为目标,通过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使本科生具备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参与科研活动的基本能力。国情决定我国医学教育不能照搬美国模式,
而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国情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目前,我国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而不用”,即缺少一个将实验理论、方法、技能综合应用于研究的实践环节。因此,我国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应建立以综合性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以科研训练课程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教学体系,并系统性地创建综合性实验课程、科研训练课程、教学目标评估体系、实验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评价体系、课程运行管理体系。
  3.1.1 创建基础医学综合性实验课程
  整合多个学科课程实验进行教学是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发展的一个趋势。综合性实验课程较之单学科课程实验具有避免低水平重复、效率高、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和实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优点。基础医学综合性实验课程是学生学习实验技能的课程,其内容应包括实验理论、实验技术和方法、科研基本技能及其应用。浙大医学院综合性实验课程依据实验技术类型相似、理论关联密切的原则将基础医学二级学科课程内的实验整合为独立的实验课程,并进行拓展。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从宏观到微观、从正常到异常反映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变化,将3方面实验整合为“形态学实验”课程、并增加与临床联系和形态学实验技术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人体结构与疾病,了解形态学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反映的是机体正常、异常及药物作用下的机体功能代谢情况,实验方法技术相近、理论关联密切,将这些实验综合为“机能学实验”课程,并增加课题型科研训练内容,使学生更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机体功能代谢变化的研究方法与基本科研技能。病原生物致病与机体免疫应答密切关联,将病原生物学、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条:医学、医学教育的本质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 下一条:解剖学教学中临床思维的培养

关闭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山东省淄博市人民西路1678号  
邮编:255300  
传真:(+86)0533-2829166
办公电话:(+86)0533-2829102  
招生电话:(+86)0533-4318888  
管理员邮箱:qlyyxy@qlmu.edu.cn

“靠企吃企”专项问题专项治理

监督举报电话:0533-2829010       

举报邮箱:qlyyxyxfb@126.com  
  • 官方微信
  • 招生微信
  • 就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