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前沿
首页 >> 医学前沿 >> 正文

基础医学教科研协同育人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2018年03月03日 10:58 刘芳,刘靖,张晓林,张常青,刘文国 点击:[]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宗旨是为地方服务,但是目前多数地方医学院校存在的问题是:①基础医学教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②教学需要与科研加强融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紧密结合;③教学科研与育人需要协同配合、服务专业的导向尚需进一步明确。因此,如何构建服务专业建设的基础医学教科研协同育人体系,进行协同育人模式与机制探索,是基础医学教育教学体系构建中的深层次问题,围绕这个目标进行相关实践,可以促进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理念的深化和展开。

1基础医学与医学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基础医学研究的是正常人体和疾病机体的结构和功能,如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药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各门学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基础医学的发展开拓了整个医学领域,医学基础课程在医学生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学生进入医学院后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基础医学课程。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通过这些基础医学课程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以及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为学习临床医学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基础,进而进行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基础医学教育尽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但却是专业建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不同专业的专业特点、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不同,因此围绕不同专业的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差异,紧紧跟随医学不同专业发展的趋势,着力构建与专业相匹配的基础医学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2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本着“厚基础”的原则,我校基础医学课程建设中能结合不同专业特点、根据专业建设的要求设置课程及教学大纲。基础医学教学团队的成员们,在承担自身各门课程时,教学思想活跃,采用PBL教学法、双语教学和案例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法,既传授各课程的基础知识,又结合应用和临床案例;既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又开展互动式、病案式、参与式等方式的教学方法改革。并且针对不同的专业,因材施教。

2. 1教学方法创新

2.1.1在教学内容中坚持以临床现象和案例为引导的启发式教学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对教学中一个临床现象或多个病案,分到学习小组中进行研讨,相互协作,共同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最佳方法。教师对这一教学环节和过程进行评价和总结。在教学中特别是实验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改进实验方法,撰写实验报告,讲授原始实验。

2. 1.2在教书育人方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哲学观念和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医学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影响的不断思索,有老师撰写《多角度理解人体生理学与哲学的关系》等文章,在教学的同时加大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哲学观念和辩证思维能力。

2.1.3在不同专业侧重不同的教学方式由于药学和检验专业实验课程的学时数有限,我们采取开放实验室与课堂引导相结合的互补式教学,通过大量的开放实验室使得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延长,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实验和思考,不仅使得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能力大大加强;也在动手能力和技能操作方面得到了深入的训练。而在五年制的口腔医学专业和与临床结合密切的护理学专业,开设部分章节的双语教学,以提高学生今后深入学习的能力和奠定基础。

2. 2积极进行考核和评价方式改革 在考试内容上,减少死记硬背的题目比例,加大综合性问题的比重,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考试成绩分配上一般是期中占20 %,期末占70 %,平时实验报告和PPT小组讨论占10%。在实验考核中,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实验考核。实验考试成绩一般是平时实验报告占50%、实验操作占50%。特别是机能实验学的考试,两人一组,要求学生进行动物的手术操作,限制时间,并要求规范化操作,大大促进了学生平时对于技能训练的重视程度。

2. 3教学资源建设不断加强,在教学中积极选用教育部推荐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重视教材建设和研究,近五年41人次编写教材36部,并有多位老师参与了实验教材的编写,如《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人体解剖学实验》和《局部解剖学实验》,《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程》等。教材适应我校学生层次和基础,教学反馈良好。

2. 4加强教学信息化手段,教师均采用多媒体教学各任课教师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制作了相应课程的多媒体实验素材。素材凝练了课程的主体内容和教师科研成果的精髓。使用教学视频、BB平台等多重结合的复合式教学:充分利用教学平台施教,制作的精品视频资源共享课和资源精品视频公开课获得省级资助等。

3实验室建设创新实践

3. 1突破传统模式的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我们在整合系列实验、设置独立实验课方面进行的课程改革和实践深入、细致。我们搭建机能实验学、分子医学实验学、形态实验学、病原微生物学实验四门独立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并形成相应的教学平台,使之成为基础医学实验课程改革的重点。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从本质上更新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模式,整合的独立实验课教学中开设了大量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不仅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综合理解提供了帮助,解决了课程内容单一化的问题;对于学生提高动手能力、锻炼综合性和探索性思维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2以创新性应用性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实验教学改革

3. 2. 1增加设计性实验为特点的实验教学大纲改革对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大纲进行改革,减少单纯测试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内容。机能实验学课程中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达到了50%,给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3.2.2以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为目标的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在实验中我们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对学生要求严格,教学精讲多练,示教操作规范,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实验动手能力,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完全依赖教师的心理及机械性操作。特别是机能实验学中的探索性实验环节的教学,加强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已有显著成效。

3.2.3以课堂内外多途径扩充实验教学内涵的创新活动科学合理设计,整合课外实验教学活动,将实验室开放、年度实验竞赛与实验操作,实验室基金、学术基金和指导教师课题与创新能力相对应,使课内课外的实验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并使其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作为整个实验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发挥其良好的教学功能,对课内实验教学和实验能力培养起到补充和拓展作用。教师指导学术基金、学生实验室开放基金、‘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3.2.4网络和虚拟仿真教学形态学实验室和机能学实验是在全校率先实现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实验的同时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学生可以及时向老师提问和获取帮助,特别是机能实验室还配备了交互式模拟实验软件系统,通过人机交互进行一些在课堂上难以完成的实验项目,在开放实验室的过程中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并提高了动手能力。

4教学研究、科学研究与协同育人工作有机结合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教科研与育人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通过科研选题融合、过程融合和成果融合等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

[1] [2] 下一页

上一条:解剖学教学中临床思维的培养 下一条:PBL教学法在基础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关闭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山东省淄博市人民西路1678号  
邮编:255300  
传真:(+86)0533-2829166
办公电话:(+86)0533-2829102  
招生电话:(+86)0533-4318888  
管理员邮箱:qlyyxy@qlmu.edu.cn

“靠企吃企”专项问题专项治理

监督举报电话:0533-2829010       

举报邮箱:qlyyxyxfb@126.com  
  • 官方微信
  • 招生微信
  • 就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