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前沿
首页 >> 医学前沿 >> 正文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7年03月05日 17:31 杨建辉 点击:[]

康复医学是继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之后出现的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上世纪50年代后出现的一个新的医学分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将呈现高发趋势,这必然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必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医疗和养老负担,加重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也给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和教学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保证老年人安享天年,老有所终,病有所医,残而不废,重新回归社会是全世界普遍关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

一、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康复医学发展的方向

通常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的7%,就被称为“老龄化社会”,而超过了14%就被称为“老龄社会”。中国在2005年老龄人口达到了7. 6%。实际上中国在2001年就已开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从国际上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来看,大部分国家都是在物质财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进入到人口老龄化阶段,相应地这些国家有足够的财力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而本世纪初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物质财富积累则相对不足。

目前人类的主要死因是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癌症和创伤,前三类疾病更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除外急性死亡,大部分患者可以存活下来。如何提高存活患者的生存质量?就有赖于康复医学发展。近代医学研究表明,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明显延长患者寿命,降低死亡率36.8%。在脑血管意外存活患者中,积极康复治疗可使90%患者重新获得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30%患者恢复工作,不进行康复治疗,上述两方面恢复者仅为6%和5%。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癌症等三类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会逐年增高,这就对我们的康复医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同时人口老龄化也带来健康养老模式的改变,合理的养老模式是一个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对减轻社会负担有着深远的意义,由于我国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巨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我国经济基础差等因素,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采取集中养老模式,更多的是采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因此社区养老模式将是我国养老模式今后重要的选项。

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我国政府对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非常重视,2009年出版的新医改方案,首次确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将相关疾病的康复治疗列为医保报销范围。鉴于基层医疗机构康复专业的薄弱和康复专业人才的缺乏,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全国康复专业从业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我院康复中心就是我省康复专业人员的培训基地。但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人们心目中重治疗轻康复的理念依然根深蒂固,原有的残疾尚未进行康复,新发残疾又不断出现,老年慢性病也严重危害国民健康。另外,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卫生服务体系与居民健康需要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城乡居民对卫生服务利用率低。要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标,因果链条的最后一环就是实用型康复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社区康复制度的建立。

长期以来,我国缺乏康复医学教学体系,基本上是套用了临床医学的教学模式,实施了过分强化的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形成了一套以传统的生物医学为主的专业课程体系。而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立于临床医学之外的,主要强调以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为基础,具有独立的理论基础、诊治技术和技术规范的医学学科,而不同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这就要求康复医务工作者除要具备生物医学的相关知识外,还应具备丰富的心理和社会学知识。康复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其主要运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训练、中医针灸等来促进功能的恢复或代偿,体现在康复医学教学中则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而目前的教学仍多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学中老师以授课为主,与学生缺少互动,不能有效地调动和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三、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康复医学服务的目标及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我国人口构成将发生明显的变化,为应对这一挑战,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和服务目标将从康复医学发展初期的对战伤、车祸、意外事件导致的残疾和先天缺陷者的康复,逐渐过渡到利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职业的等各方面的措施对病人进行康复治疗、训练、心理辅导,到对一些长期不愈的慢性病、工作和生活习惯病、失能、反应能力适应能力下降者、心理障碍者等特殊群体服务的康复医学发展近期目标上来。今后还将拓展到广大基层地区以及占整个国家人口总数70%的亚健康群体和亚健康状态评估、恢复治疗与健康调理等康复医学发展的远期目标上。这就必然要求康复服务的社会化和社区化,并提出康复服务人性化和康复预防优先化等理念。

(一)新型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

随着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癌症等三类疾病在我国发病率的逐年增高,就要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管理体系做出相应的调整。国家医药卫生部门除了由过去单纯的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主导的模式转向以健康预防为主导和疾病治疗为主导并重的模式上来,以医疗为中心转向医疗保健康复等为一体,并且引入循证康复医学的概念。

(二)新型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方向。

临床医学是康复医学的基础,康复医学是在大量的基础医学理论和基础医学知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一门有着较强理论性和很强实践性的学科,从业者要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这就要求康复医学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践与能力的培养,既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和个人创新能力。

(三)课程的设置。

新课程设置主要整合八大模块:社会养老与健康学模块、康复医学课程模块、物理医学课程模块、基础医学课程模块、心理医学课程模块、临床医学课程模块、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课程模块以及课外学习模块。课程模块在原有的“康复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课外学习模块”这四大支柱基础上增加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社会养老与健康学”“心理医学”“物理医学课程模块”这四大支柱,形成八大支柱。从而使学生掌握卫生服务、健康教育与康复医疗服务三种类型的干预健康的手段。

专业课程新增了“心理康复学”“社区康复学”“卫生预防”“医疗管理信息学”“礼会与养老学”等课程。在实践教学上为了便于学生能在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减少就业单位对人才要求的差距,实习内容和实习时间做了相应的调整,增加了慢性病康复治疗和社区康复服务的实习内容,延长了康复物理治疗和心理评估实习的时间,专业实习由过去主要去综合性医院改为主要去康复病医院或综合性医院的康复科实习,同时兼顾临床医学科目的实习。

(四)康复医学教学方法的改进。

目前康复医学的教学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在继承传统教学的同时,笔者就传统教学的某些缺陷进行了以下改革和探讨:第一,引进讨论式和互动式教学,增加学生的参与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体现老师的主要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提高教学质量。第二,引进引导式和启迪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增加多媒体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研究显示,在康复医学教学中,引导式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操作能力等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法。

综上所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康复医学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未来中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势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反观目前中国康复医学发展现状,康复医院总量不足,康复专业人才不足等缺陷明显存在。这就要求康复医学的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做适当调整,改革过去已有的教学模式,大量培养高素质的康复医学人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体现实时、适应人口老龄化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将养老与康复相结合,将康复与健康相结合,适时大力发展社区康复,注重心理康复和职业行为病以及老年慢性病康复的教学,并体现实用以符合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性专业人才的需要。

(本文摘自《中国医学高等教育》)

上一条:过程性评价体系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 下一条:临床技能竞赛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与启示

关闭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山东省淄博市人民西路1678号  
邮编:255300  
传真:(+86)0533-2829166
办公电话:(+86)0533-2829102  
招生电话:(+86)0533-4318888  
管理员邮箱:qlyyxy@qlmu.edu.cn

“靠企吃企”专项问题专项治理

监督举报电话:0533-2829010       

举报邮箱:qlyyxyxfb@126.com  
  • 官方微信
  • 招生微信
  • 就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