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前沿
首页 >> 医学前沿 >> 正文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体会

2019年11月20日 09:17 赖永洁,金明哲 点击:[]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及其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与医学相关的致病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检查预防等,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多种感染性疾病都和微生物有关,医学微生物学常被认为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医学微生物学的学科地位很重要。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还要锻炼他们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想让学生学好这门课,教师在教学中就得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多年来本教研室承担的医学微生物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教师授课内容的转变
  当今世界处在科技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医学发展亦不例外。我国医学院校中医学微生学通常是以人民卫生出版社或者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作为教材,教师讲授的内容也是紧扣教学大纲,
  教科书里的知识是经该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反复论证得出的智慧结晶,固然是要向学生传授的。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现代医学微生物学的高速发展时时刻刻带来新的发现与知识,所以课堂上我们不应刻板地固守教科书,还应补充最新的前沿动态,既可开拓学生视野,也可避免所学知识与今后的临床工作脱节。同时,这对教师来说也是一项挑战,备课将不再是单纯地把课本知识转化为PPT,而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精力对最新的前沿进展进行搜索、筛选并尽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给学生。例如,在讲授正常菌群这一章节时,我们结合当下新兴的研究领域—肠道微生物进行了知识的拓展,肠道微生物被认为是人类的“第二基因组”,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文化种族的人们肠道微生物存在着高度的多样性,肠道微生物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如高脂肪、多糖、低纤维的饮食人群中肠道微生物以拟杆菌、厚壁菌为主导,这些细菌的代谢产物会作用于免疫系统,可能会导致某些慢性炎症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研究还发现,肠道细菌与大脑之间存在信息传递,也就是说肠道微生物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思维甚至我们的性格,而目前国外一些医疗结构尝试将健康人的粪便移植给某些饱受自身免疫疾病困扰的病人,结果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效果。这些最新的前沿进展都是教科书上没有的,在听教师讲授这些知识的时候,学生的课堂专注度普遍较高,对教科书的拓展与延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是老生常谈,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在教学模式上有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两者之间缺乏互动与交流,简言之,也就是“灌输式”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热情普遍不高,往往是考过就忘,对专业知识掌握不牢,更逞论为今后的临床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这种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不利于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人们提出了PBL教学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自1969年在加拿大麦玛斯特大学首次应用,我国多所医学院校也已广泛使用。PB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起引导作用,是国际公认的一种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我国的医学院校教师将PBL教学法进行了改进与创新,提出了CBL( Case-BasedLearning)教学法,其核心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
  我们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多方查找资料和国内外文献,编写了一系列的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案例,力求做到与当前的临床工作紧密结合。授课时教师将典型的临床病例发给学生,组织他们进行分组讨论,提取出病例中涉及的微生物学知识,鼓励学生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时教师充当的是倾听者的角色,讨论发言之后教师再对疾病进行分析并向学生讲解其中的理论知识。除此之外,我们还将案例在课后发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后讨论,运用多种手段例如图书馆、网络查找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总结形成小论文。同时在考核评价时学生的表现也要有所体现。传统的考核手段由期末考试成绩和考勤组成,具有较强的应试教育色彩,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展示,因此我们在考核时对参与课堂发言以及完成论文的同学进行一定的分值奖励,这种办法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既让学生复习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也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自主学习、科学思维、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
  CBL教学法重视课堂与临床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有极大帮助。同时,我们在编写案例时采取双语形式,许多重点的专业词汇采用英文标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专业外语水平。但是,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微生物学知识,还要熟悉临床专业知识,同时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需要占用额外的课外时间进行资料查找与阅读等,但总体来说,CBL教学法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接受程度较高,学习效果较好。
  三、医学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变革,人们对医学人才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和创新性人才。医学区别于其他自然科学的地方在于它的研究与实施对象是人,这也就涉及了伦理、社会心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高等医学教育需要培养的是既具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1.科学精神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中,教科书上的知识就是金科玉律,学生往往对它不加思考,全盘接受,不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课上鼓励学生大胆找出教科书中的错误,对教师上课内容有疑问的地方也要勇敢指出,这不但培养了他们对知识的求真与科学的批判精神,也增强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人文素质的培养。以无菌术为例,无菌术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必须牢固掌握的。在微生物实验课无菌接种操作时,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离开酒精灯,或是将接种环、培养基、菌种等物品随意打开,缺乏无菌意识,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理解,但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及时予以纠正和指导,不断地反复强调无菌操作原则,使学生理解无菌操作既是保护自身,也是保护实验对象、保护病人的基本原则,它不单单是个人的一项基本技能更是医务工作者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表现。我们希望教师的讲授能真正地帮助学生将无菌观念内化到自身的行为中,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再如,我国乙肝、艾滋病的感染人数众多,社会对它们的认知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导致出现对病人的歧视现象,在医务工作者中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偏见。我们在讲授相关章节时要向学生充分解释疾病的传播途径,帮助他们消除偏见,引导他们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要本着一颗医者的仁心去关爱患者,与患者平等交流,同时注意自身的防护,防止职业暴露,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体现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情操。
  正如每一位医学生人学时宣誓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以人为本,从保护病人的角度出发是医学的基本落脚点,无论时代怎么发展,咯守医德、精益求精,拥有全面素质的医务工作者都是社会渴求的。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任课教师有责任不断地总结、探索和改进,为培养、造就真正合格的医学人才而努力。






 

上一条:浅谈培养临床医学本科生创新思维的实践策略 下一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信息数字化建设与课程整合研究

关闭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山东省淄博市人民西路1678号  
邮编:255300  
传真:(+86)0533-2829166
办公电话:(+86)0533-2829102  
招生电话:(+86)0533-4318888  
管理员邮箱:qlyyxy@qlmu.edu.cn

“靠企吃企”专项问题专项治理

监督举报电话:0533-2829010       

举报邮箱:qlyyxyxfb@126.com  
  • 官方微信
  • 招生微信
  • 就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