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前沿
首页 >> 医学前沿 >> 正文

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道路——研读潘懋元《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三条道路》之感悟

2015年10月26日 16:07 沈丹丹 韩延明 点击:[]

1984年,潘懋元主编的第一部《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它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正式确立,发展至今已经有30余载。民办教育研究是高等教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尽管我国民办高校的数量规模

日渐庞大,但是在教育质量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面对国外成熟的办学经验和本国特殊的国情背景,我国民办高校也面临诸多道路的选择。潘懋元殚精竭虑,悉心总结了以往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道路选择,审时度势地预测出第三条道路存在的必然性,为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开辟出新的道路。

一、潘懋元发展民办高校的理论道路的提出

我国民办高校大致有捐资和投资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式。捐资办学在本质上讲是一种财产所有权的转让,捐资本人不再享有对资本的所有权和收益权,原则上不收取任何的利益回报。而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国家对教育财政支持力度有限,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又带动民间资本的流动,因此,以企业为主的投资办成为了民办高校发展的主导力量。

(一)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首选道路———捐资办学

捐资办学是我国私立高校发展的首选道路,是最早采用的办学模式,可以追溯到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其中,孔子创办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是古代捐资办学的典范。据《说苑·杂言》记载:“自季孙我千金右加重,而友益亲。”显然,孔子微薄的俸禄难以为继创办私学所需的开销,因此作为鲁国执政者的季孙不断地资助孔子的私学,实现其不论尊卑的教育理念。民国时期,我国捐资办学迎来了第二个办学高潮。辛亥革命虽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命运,但是社会领导阶层涌现出一股新的力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提高,新兴的知识分子以及归国留学生的影响力增强。以陈嘉庚创办的厦门大学,张伯苓创办的南开大学为典型代表,此时我国民办高校的创办涌现又一波新的高潮。如今,伴随时代更迭、教育思潮的不断更新,大家们的办学理念也发生变化。以众所周知的俞敏洪和李开复为例,他们的梦想分别是在中国创办一所以古典教育为主的私立精英大学,和有世界影响力的私立大学。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相比发达国家较晚,私立教育缺乏肥沃的生长土壤,致使他们的宏愿目前仍然处于设想阶段。

虽然在数量上,我国民办高校在逐步增多,但是,我国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甚远。对于捐资创办的高校,正如潘先生所认同的,首先应该肯定它是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最佳选择,我

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教育的公益性属性,教育作为长远的投资,顺应了捐资者的道德诉求,其回报更是无法计算的。因此,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理论上捐资应成为未来高校发展的主要筹资方向。但潘先生在深入考察中国国情后,又重新做了指正,认为捐资办学应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捐资办学应该以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民众的经济接受能力为基础,而当下我国还是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如若一味的实施捐资办学,势必会遇到重重阻碍。

(二)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第二条道路———投资办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台了各种关于高校办学体制创新的制度,民办高校的创新发展也首当其冲。在探索过程中民办教育办学采取过多种形式,大都与市场经济体制相连,与投资制度相关。如“教育储备

金制度”就是学校利用学生一次性缴纳的资金来进行周转,如果学生学业结束或发生退学等情况,这些资金一并返还。“校银结合”也是民办高校投资办学的基本形式,把商业化的银行与学校联合起来,打破了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单一教育投资模式。近些年,北大青鸟、太平洋保险等众多公司开始参与民办高校的运作,这也是我国民办高校史上的创新之举,一方面拓展了民办高校的市场空间,也满足了长期以来社会对教育的巨大需求。这些办学模式既达到了“投资”的目的,也绕开了法律的“盲点”,成为了我国乃至国际私立教育领域的“首创”。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条:大学章程:大学存在方式的自觉 下一条:新建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的内涵式发展

关闭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山东省淄博市人民西路1678号  
邮编:255300  
传真:(+86)0533-2829166
办公电话:(+86)0533-2829102  
招生电话:(+86)0533-4318888  
管理员邮箱:qlyyxy@qlmu.edu.cn

“靠企吃企”专项问题专项治理

监督举报电话:0533-2829010       

举报邮箱:qlyyxyxfb@126.com  
  • 官方微信
  • 招生微信
  • 就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