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和3月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和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先后在北京召开。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两会精神的学习与贯彻,组织教师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广播、新媒体等各种途径积极关注两会动态,了解会议进程,聆听政府工作报告。教师们结合自身专业领域,畅谈心得体会,掀起学习热议高潮。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院长 王峰:2025年全国两会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迈向“十五五”的关键一年召开的重要会议,意义深远。政府工作报告系统总结2024年的工作,对2025年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这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指引。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深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把两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持续打造“现场情景思政课”教学品牌,与中小学联合开展“现场情景思政课”教学,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实践范例,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德育教研室主任 翟宁: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2025年,“十四五”规划迎来收官,“十五五”规划将谋篇布局。此时,距离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只有10年,中国处在重要发展节点上。全国两会的召开必将凝聚起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坚定前行。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教师 冯君伸:2025年两会的召开,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思想引领。两会议题涵盖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民生改善等多个领域,这些内容与思政课的教学目标高度契合。我们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培养德才兼备、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教师 谷斌: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深知两会不仅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盛事,更是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两会提出“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促使我更加关注教学理念的更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深入解读国家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政策导向,将党的创新理论和实践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学生在行动中深化家国情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教师 殷哲:2025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如期召开。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全面回顾了过去一年我国在面临国内外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在新的一年,国内外发展环境依然严峻而复杂,但是我们信心不减、干劲十足,尤其是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来说,值此“十四五”规划的收官时刻,更要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教师 罗爽: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意义深远。这一战略不仅体现了对科技和教育的高度重视,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布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科技人才的摇篮。通过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加强协同合作,形成高效、开放创新生态,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作为高校思政教师,我们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科教兴国理念融入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前沿,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服务国家科教事业贡献力量。